顯示具有 小孩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小孩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/11/25

在荷蘭生小孩【刊於聯合報】

本文刊於聯合報 / 2015.11.24

我在台灣生下老大,在荷蘭生老二,因而體驗了兩地不同的生產制度。荷蘭和台灣很不一樣,從產前檢查就由專業助產士負責,如果一切順利,可以選擇在三 個地方分娩:自己家、生產中心或醫院。因為是第二胎,懷孕過程也一切正常,我便想嘗試在家生產;但羊水破後發現裡頭有排泄物,助產士擔心引發細菌感染,還 是讓我去醫院。

圖說:醫院的獨立產房,病床旁就是嬰兒床,我們生產全程都在此,兒子出生後就沒離開過我視線。

荷蘭醫院的產房與台灣最大的不同,是有寬敞的獨立病房,不但能保有個人隱私,也不會聽到其他產婦的痛苦號叫。每位醫護人員都 會先向產婦自我介紹,整個生產流程,他們都盡力讓產婦感到安心和放鬆;就連幫我導尿也會細心解釋,更會體貼地等陣痛過去再跟我說話。更幸運的,是我生產時 還有個實習醫生在場,她既漂亮又有耐心,全程待在我身旁,引導我專注在呼吸上,幫我度過最艱難的陣痛期,比老公還管用。
兒子出生後,護士只幫他簡單擦乾,就讓他留在我們身邊。小兒科醫生來病房裡檢查,確定母子都很健康後,宣布我們四小時後就可以出院。出院前一小時,有兩位護士來幫我洗澡更衣,接著我們就帶兒子回家了。

接 下來的八天,有護理師到家中幫忙,我們可選擇每天三到八小時的服務,荷蘭政府規定至少要滿二十四小時;因為有補助,只需要支付約兩百元台幣的時薪。我的護 理師桑娜才二十七歲,卻已經照顧過兩百多個嬰兒;她每天幫兒子量體重,檢查我的復原狀況,並協助我們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。譬如當時是冬天,我們怕兒子凍 著,開了最強的暖氣,桑娜建議我們將之關閉,注意空氣流通,改用暖瓶幫兒子保暖即可。這些基本的居家照護問題,有專人現場解答很安心。
圖說:桑娜在教我們如何幫兒子洗澡,原來初生兒不必每天洗澡耶!

當初在台灣,有任何問題只能上網求解或打電話到醫院,時時提心吊膽。相較之下,在荷蘭,產後的頭八天很幸福,每天洗完澡後,床單已經換新,衣服洗好晾著了,地板也被打掃得乾乾淨淨。有幾天兒子半夜哭鬧,我和老公整夜沒睡,桑娜便陪大女兒玩,讓我們得以補眠。

感謝荷蘭的彈性制度,讓我擁有不一樣的生產體驗。

補充:連新生兒篩檢的腳後跟採樣與聽力檢查,都是來我們家做的!
圖說:姐弟倆第一張合照,恩力一直叫妹妹。

圖說:我的早餐飯後水果,切片端至床前。
圖說:我洗好澡後,迎接著我的乾淨床鋪。完全像在住旅館啊!




 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272/1333076?fb_action_ids=10153710098623529&fb_action_types=og.likes

2015/10/11

【比利時自駕親子遊】適合幼兒的景點

女兒和兒子都小,兩個月後分別滿三歲和周歲,比較不適合看很多景點又拉車的觀光行程,城市也不適合我們,找路和停車會是夢魘,這點在西西里島的首都已經體會過,當時我們在多單行道的市區繞了兩個小時,就是進不了旅館的那條路,最後竟然徒步才找到。

這次我們以渡假屋為據點,最遠只去離住處車程半小時內的地方。後來去的地方,就都不是有名的觀光地點,所以找旅遊資訊頗費心思,希望爸媽玩得開心,又要符合兩個小孩需求。

除了網路資訊,經過旅遊中心,我都會去轉轉找資訊。

除了第一天的行程:德國小鎮蒙紹Monschau,是在家就想好的,另外兩天的行程,是意外收穫!

第二天在家烤肉,突然看到一台觀光車經過,拖拉機的車頭,拉一節馬車的車廂,我趕緊拍下照片,上網搜尋資訊,原來這是附近一個自然中心(Natuurcentrum van Botrange)的行程。

自然中心有點像我們的溪頭等遊客中心,是很多森林步道的起點,有個簡單的餐廳,大廳有個美麗的火爐,週遭是木頭椅子圍成一圈,我可以想像健走歸來,坐在火爐邊暖暖身子歇腳,這是個設想周到的服務呢!那裡還有一個遊樂場,正符合小孩午睡起來後,出門玩個兩小時。

巧的是,遊樂場有對父母,德國媽媽和法國爸爸帶著四個小孩,分別是兩歲、五歲、八歲和十歲,他們已經在這裡待了三周,爸爸十年前還曾經在比利時徒步走了兩個月,一看就是識途老馬,所以我趕緊問,你們推薦帶小孩去哪兒好玩呢?他們推薦了四個地方,說湖邊這個小鎮的教堂前,有個很大的公園,所以我們選定隔天去湖邊。

當爸媽以後,選擇旅遊景點的條件,竟然是溜滑梯。

 Butgenbach小鎮有個湖(See-Lac-Meer),環湖有很多旅館和露營區,夏天沙灘會開放能玩水,我們九月初去還看到有人玩風帆。

繞湖一圈約11公里,雖然平整的腳踏車道比較適合推嬰兒車,但人行道比較靠近湖邊,走在森林裡很舒服,有一段路有很多金剛栗,我和恩力先看到一隻紅尾松鼠,松鼠在樹間跳躍,我們看了好久,直到他遠行,恩力一直問哪裡還有,我叫他別說話, 用耳朵仔細聽,結果我們又發現了兩隻,可能松鼠一直都在,但如果我們說話,就看不見他們了,後來恩力一直用食指放在唇邊, 要大家噓小聲點。





景點資訊

(1)比利時Malmedy周邊景點

1. 遊客中心 (Natuurcentrum van Botrange, Huis van het Natuurpark Hoge Venen-Eifel)
有昆蟲和雞造型的滑梯和攀爬玩具,附近可健走散步
地址: Route de botrange 131, 4950 Robertville

2. Butgenbach小鎮與See-Lac-Meer 環

小鎮的教堂前有很棒的公園,建成樹屋造型的滑梯很美,也有6個月可玩的鞦韆和躺椅。

3. Spa
上山的纜車前,有個非常美麗的公園,適合散步,有迷你高爾夫和須收費(1歐)的公園

Spa這間義大利餐廳,讓我和媽媽難忘,已經是二訪,推薦超大盤海鮮義大利麵和海鮮湯。
http://www.brasseriedesthermes.be/

4. 德國Monschau 河邊有小公園


(2)下次想再去的景點

1. 鐵道腳踏車
在舊鐵道上騎腳踏車,要先預約!
http://www.railbike.be/fr/default.aspx

2.瀑布
比利時唯二的瀑布

3. 室內遊樂場(雨天備案)
Rue Frédéric Lang , 3
B4960 Malmedy

4. 巧克力博物館
http://www.chocojacques.be

5.德比荷三國交界

6. 礦坑探險
http://www.schieferstollen-recht.be/en/home/


實用網站

2015/09/03

【比利時自駕親子遊】花園烤肉與壁爐初體驗

今天爸媽都胃腸不適,我們決定不開車遠行,就在附近散步,美麗的小徑,通往一棟棟可愛的小房子,光欣賞房子的造型,就十分有趣,邊討論台灣的房子能否如此美麗?






中午終於如願以償,第一次用戶外燒烤爐,許久未用木炭生火,爸爸用嘴巴吹了老半天,終於有一小堆火。

媽媽先用泡麵幫大家墊肚子,恩力興奮的也想幫忙,站在小椅子上探頭探腦。

除了兩大片牛排,我同時準備蘑菇,去掉蒂頭,塞入奶油大蒜,結果最好吃的是蘑菇,大概歐洲人喜歡瘦肉吧?我們還是喜歡有一點肥的牛排。


現在下午三點,女兒和兒子在午睡,我們三個大人,各自在看書用電腦,我躺在花園的椅子上,寫這篇文章,好滿足能帶爸媽這樣旅行!


客廳有個壁爐,我垂涎已久,當晚趁小孩皆睡後,立刻來生火,屋主有提供塊狀的酒精膏,比火種好用許多,用小樹枝來引火後,放上小腿粗的大木頭,就有爐溫暖的火,唯一美中不足地是,天氣實在是不夠冷,如果今夜有雪,就更美了。

不過這真是最懷念的兒時氣味,當時在三灣山上,每晚都要生火燒水來洗澡,我喜歡收集樹枝,用報紙點燃竹枝燒一大缸水,全家輪流洗澡,顧火的人得不斷添水添柴。

想不到,在花園烤肉,在壁爐生火以及蒸桑拿,卻是我們此次度假一致認為最難忘的事呢!

知名景點,一個都沒去。我們去度假,就是歡喜地做這些簡單小事,享受舒適的大房子與滿眼綠地。

隔天一大早被兒子叫醒,迷茫中抱他去廁所,邊等他嗯嗯,邊發現鄰居的草皮上有動物,心想我怎麼住了三天才發現呢?再瞧第二眼,竟然是隻野鹿,漂亮的鹿角有兩個分岔,他發現我站到窗邊,立刻靈敏地轉身跳走。


假期的最後一個晚上,我們用比利時的鬆餅和木屋告別,我和女兒用手攪和麵團,在麵團中拌入糖粒,是這個區域「列日鬆餅」的特色,糖粒經過高溫烘烤,有的未融、有的形成鬆餅閃亮的外殼,趁熱吃著酥脆口感,讓大家都開心地吃了兩個。

最得意的是恩力,不斷問大家還要嗎?她忙著要去廚房繼續做!

2014/08/12

恩力一歲九個月 語言發展大進步 推薦好書

這段期間,恩力越來越懂事,日常的對話大致聽得懂,也會說大約30個中文字。

不論在荷蘭或廣州,我一直堅持跟她說中文,因為這是我跟她的語言。回到荷蘭後,她周遭的人都跟她說荷蘭語,恩力似乎似懂非懂,卻也學會說Nee和Ja了。吃飯時,聽我們說lekker,也會跟著把手放在臉頰邊。

最近聽到有個兩歲的荷蘭寶寶還不會說話,連爸爸媽媽都叫不清楚,才發現最近讀得一本書0~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:全球暢銷10年!英國皇家語言治療師專業研發,對我幫助很大,整理三個重點如下。

1. 避免問:「你要這個或那個嗎?」反之,父母該說你要麵包還是蘋果?為了幫助小孩認識事物,我們要直接反覆地說出事物的正確名稱。

2. 避免有考小孩的心態,比如看到馬,不能說:「那是什麼?」而該說:「看,那裏有一匹馬。」

3. 盡量用簡單的字來組成簡單的句子,在生活中不斷重複,小孩自然就會了。

讀完書後,才發現原來我們家的語言環境真好!

這完全歸功於爸爸,因為爸爸的中文程度,所以我早就習慣用最簡單的中文跟他對話,恩力加入我們後,我們家的中文就說得更簡單了!

只是我要求爸爸要講事物的名稱,對爸爸也是考驗!所以對爸爸不會的字,讓他乾脆講荷蘭文。有天晚上就發生好笑的事,爸爸跟恩力一起看書,爸爸指著鳥說「Vogel」,結果恩力說「鳥鳥」,普有糾正爸爸的味道。

每天晚上,我們要跟認識的東西說晚安:首先一定是馬,因為我們就住在馬房裡,跟六匹馬睡在同個屋簷下,所以聽得到隔壁鄰居動靜。

再來是阿姨,因為農場裡的十一位馬主都是女士,她們每天至少來一次,而恩力依然堅持著叫阿姨,這是在中國養成的好習慣,媽媽我就負責不斷告訴荷蘭阿姨們,恩力是在跟你們說話啦!

其它被點名的還有:羊、狗狗、貓、鳥、兔兔、魚、雞、豬豬、叔叔、阿公、阿嬤、被被、肉肉、菜菜、麵麵、車車、書、球等等。

這個月突然學會好多字,因為就在她身邊,呼喚有回應,其它像是「游游」,是指要去游泳或洗澡,跟我一起騎車,會要我「坐坐」。爬到桌上下不來,會叫我「抱抱」。會指著水果說要「果果」。也因為住在農場裡,很輕易地學會周遭地用字,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嫌髒,盡量讓她去玩。



另外小記兩件事。

有件事讓我感動,有天我說累了,躺在沙發上休息,恩力突然說被被,就咚咚咚跑去,幫我拿了被被來,替我蓋上,就像平日我替她做一般。

有件事好笑,我們一起去超市,我讓她選麵包,小妞很認真的看,拿夾子戳戳,一直無法決定,最後恩力很聰明地解決了,乾脆拿起來咬一口,咬了後可能覺得不好吃,又放回去,我趕緊拿了有齒痕口水的麵包,希望沒人看見地落荒而逃。



2013/05/08

【Baby go out】荷蘭公園 = 遊樂園+動物園

適合野餐的公園


第一次獨自駕車帶寶寶出門,還是手忙腳亂,像逃難一樣,但雖然帶了一大包東西,還是失算,在難得二十多度的好天氣(在荷蘭是難得!)幫她穿了兩件衣服,也沒幫她防曬,唉!我可憐的孩子。

因為Eva的熱心,才知道這個公園, 消磨了半天好時光,曬足陽光,吸飽新鮮空氣。

很佩服荷蘭人規劃公園的細心,能同時滿足不同人的需要,有大片草地,種了大樹的山坡,我們就坐在樹下野餐,其實是很簡單的食物,在樹下吹著風,就變得好好吃,喜歡安靜的人,適合這裡;

而讓孩子玩到不想回家的,則是旁邊的遊樂場,至少能容納數百個小孩,除基本的鞦韆滑梯外,還有三個沙坑,其中一個有幫浦,可以打水和沙來玩,好幾個小孩正忙著蓋城堡。

我最喜歡彈簧床的創意,那是個半埋在沙坑裡的充氣墊,小孩可以在上面翻滾彈跳,有個留長捲髮的小男孩,甚至還可以前空翻!

來這裡甚至腳踏車都不必帶了,除了單人騎,還有小小的協力車,一次能坐五六個小孩,Even就在這裡,學會騎腳踏車囉!

更好玩地是小動物園,養了數種動物,乳牛、羊、雞、兔子、豬、迷你馬,除了豬以外,都可以走進柵欄去摸,這些動物也訓練有素,完全不怕人。動物的解說牌很有趣,例如牛的是說,牛可以生產牛奶和牛肉,還能做皮鞋,所以荷蘭的小孩,打小就知道,吃進嘴裡的牛肉,原來是長這樣。

我抱著Enli坐著也不無聊,她對四處奔跑的小孩很好奇,我則趁機打量形形色色的人,好佩服那些「包頭黨」的土耳其女人,我們穿短袖涼鞋的天氣,她們仍然從頭包到腳,全身只露出臉蛋。還有些小孩穿著泳衣,四處跑來跑去,但我找了老半天,沒看到游泳池,後來才明白,她們是在做日光浴呢!

這個完全免費的公園,根本就是遊樂園了,好地方!

公園有步道,適合嬰兒車,動物園也可以推嬰兒車進去喔!



交通資訊

De Gagel
Tigris- en Bostondreef
Utrecht

2013/05/03

自立自強的新手媽媽

小孩五個多月,只有我們一家三口的第一天。

我是個幸福的媽,懷孕八個多月,回台灣待產,在全家人陪伴下,生產坐月子,因為是家中第一個嬰兒,Enli機乎輪不到我抱,每個人搶著寵她。

三個月後回荷蘭,媽媽擔心我獨自帶嬰兒坐飛機,又陪著我來荷蘭。

所以直到今天,我才獨自開始照顧小孩,媽媽回台灣前,就哭了許多次,畢竟從Enli還沒出生到現在,媽媽就一直跟她在一起,實在捨不得,媽媽回台灣後,開始講電話,又哭了,弄得我也一起掉眼淚,我也需要我的媽媽啊!

心裡很恐懼,得獨自照顧小孩了,我有能力照顧好她嗎?

一方面也明白,本來就該如此的,之前的生活是很奢侈的,現在由奢入儉難了。Enli也得慢習慣,不是永遠都有人可以抱她的日子。

荷蘭人看我們老是把嬰兒抱著,也覺得不可思議,他們習慣讓嬰兒學習『獨立』,還說哭泣可以訓練肺活量,而我們是忍不下心,只好累了自己。

但也不能說荷蘭人狠心,他們大部份是小家庭生活,因為祖父母不一定願意幫忙,或者父母想自己照顧,所以通常只有一個人獨自看護小孩,如果要同時處理家務,當然無法時時抱著嬰兒;而中國的家庭,通常三代同堂,有很多人力可以支援,隨時能有人接手。

另一方面,家庭的部分功能,也由社會(政府)照顧著,荷蘭的彈性工時很普遍,我認識的荷蘭人,如果家有小孩,多是夫妻雙方各工作四天,另外三天送托嬰中心,或者由祖父母照顧一兩天,如此一來,夫妻兩人都能兼顧家庭與工作,在荷蘭的勞工法律,一周工作四天 ,仍然是份全職工作,這是荷蘭值得讚許之處。

Enli睡醒了,我這自立自強的新手媽媽,得去忙囉!

2013/05/01

外國小孩比較可愛【刊於聯合報】

文刊於聯合報 / 2014.02.02

我們一家三口住在荷蘭,帶著黑髮黑眼的女兒,讓我每次出門,都成為目光焦點。

不論走在路上,去公園或商店,都會有荷蘭人主動跟我們說話,尤其是老太太們,很喜歡逗弄女兒。還有人說,見了我的嬰兒後,覺得荷蘭的嬰兒真醜。

有一次,我在排隊結帳,後面一位荷蘭媽媽伸手來幫忙,女兒也不怕生,就讓她抱去。這也養成女兒親人的個性,見了人就笑,完全不怕生,當然也就更人見人愛了!

我們的希臘鄰居,有對鬈髮的雙胞胎男孩,每次都跟女兒玩得很開心,捨不得回家。兩個小帥哥問我:「華人的嬰兒都這麼可愛嗎?」

我這才明白,其實是物以稀為貴啦!就像在台灣,我們覺得金髮藍眼的嬰兒可愛;相同地,因為我們在荷蘭是外國人,所以女兒的東方臉孔在這裡少見,反而吃香。

如此一來,結論還是:「外國」的小孩都比較可愛。


Enli伸手去抓兩個小哥哥,無法決定要哪個。

帶Enli去希臘餐廳Bij Mario's吃飯,因為明天媽媽就要回台灣了。

自從在Bij Mario's辦過生日會後,熱情的老闆夫婦,只要看到我們經過,遠遠地就跟我們揮手微笑。

這次還把三個小孩都叫出來,一一介紹我們認識,兩個小兒子是雙胞胎,頭髮捲捲地跟爸爸很像,跟Enli玩得很開心,捨不得走,被老闆娘趕走,讓我們先吃飯。

吃飽後,全家又跑出來跟我們聊天,Enli一直伸手去抓兩個小哥哥,兩個小帥哥的結論是,中國的嬰兒都這麼可愛嗎?

我趁機摸摸小帥哥的頭:在我眼裡,你們也很可愛耶!

所以總結是,外國的小孩都比較可愛。

我們的東方臉孔在國外很吃香呢!

因為這個體悟,我寫了篇文章,獲刊在聯合報上。